互联网走入金融,这是早晚的时期,而且,早就已经发生,各大银行的网上银行、掌上银行已经非常成熟,但那都是金融行业的将互联网作为工具使用而已,真正将互联网和金融无缝链接到一起的还是互联网巨头们最近掀起的风暴。
得益与本届政府对金融的大面积大尺度放开,民营银行也已经变得顺理成章合理合法,互联网大佬们终于看到了了望很久的那块新大陆的日出曙光,只要是有点实力的互联网公司都开始做金融。
首先,进入金融领域对于这些互联网公司是自身所需,因为金融业的核心就是用别人的钱为自己挣钱,如此与互联网公司的逻辑基本类似,有相同或相似的生存基因,获得金融资源的互联网公司将如虎添翼,本来就财大气粗的老大们会更加气吞山河。
另外,互联网公司在最近两年内斗极其严重,互相征伐彼此挖角,主要原因就是创新的空间不足发展的路径受阻,而金融领域的利润率远远超出互联网公司本身,这些互联网公司在并购花钱之外投资上银行或拿下金融产品,显然对公司业绩非常有利。
不过,互联网公司进入金融领域并不会畅行无阻,习惯了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这帮互联网混混们能够真正的适应监管严格滴水不露的金融行业也是个未知数,如果要把互联网上的营销炒作之风完全代入金融领域,那不仅会是金融的灾难,也会是互联网公司的灾难,更会是老百姓的灾难。
互联网公司做金融必须得用心平正,真正是想进入行业,踏踏实实的进行产业转移和升级,如果里面有私心杂念,甚至对因为金融而获取的资金有企图,那后果将十分严重,即便大家心知肚明的基本合法的资本运作和使用方法,也需要有严格的控制和小心翼翼的操作,否则,一旦出现问题,那对互联网公司将是万劫不复。
互联网公司进入金融领域,最需要的能力是渠道能力,能够有足够的渠道来吸纳客户的资金,而且这种吸纳是如此的快速与便捷,另外,互联网公司还需要有足够的客户数据存储和分析的能力,能够脱离实体渠道的审核考察而精确的作出客户信用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最有利于那些渠道完善、客户众多且吸引力巨大、资金雄厚且公司治理非常规范的公司,特别是对本身就已经是从事电子商务,有大资本管理与运作经验的互联网公司有利。
从这个角度讲,百舸争流的互联网金融真应该悠着点,不管是政府监管部门还是有志于此的互联网公司参与者,为了行业的健康未来,为了社会与老百姓的实在利益,悠着点比较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