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中国内地的再保险公司只有一家,设于大中华区的也不多,机会大做的人少,因为它需要全球化和专业化的团队。董事长汪群斌:再保险是 “蓝海概念”。
复星集团正在继续向保险行业拓展。复星国际有限公司(00656.HK,下称“复星”)和世界银行集团旗下国际金融公司(下称“IFC”)在香港地区合资成立的鼎睿再保险公司昨日(1月9日)正式开业,复星和IFC分别投资4.68亿美元和8195万美元,持股各占85.1%和14.9%。
复星青睐保险业是受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产业保险投资”的模式启发。复星总裁及鼎睿再保险董事长汪群斌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巴菲特模式核心是不断发现投资机会,用合适的钱即来自保险的资金去投资。“复星资金的来源和巴菲特不同,”他说,“我们有自有资金、作为LP管理的第三方资金,将来还有保险的资金。”
复星董事长郭广昌此前曾向本报表示,复星目前资产管理业务的规模接近人民币200亿元,整体资产有1400亿到1500亿,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管理1万亿的资产。
为实现万亿管理资产目标,除了加快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外,复星布局的保险业已初步成型。去年底,复星与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合资成立的复星保德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公司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复星与保德信各出资 50%。此外,复星2007年投资了中国西北最大的财险公司永安财险19.9%的股权。
据鼎睿再保险首席执行官韩润南(Franz Josef Hahn)介绍,鼎睿再保险已于去年12月28日获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正式授权,并已获保险业评级机构A.M.Best授予“A-”的信用评级,在香港经营初期资本为5.5亿美元的承保业务,涵盖范围覆盖亚太地区,初期将专注于财产及责任再保险业务。他表示,鼎睿再保险不需要向中国申请单独的牌照,第一个客户便是中国太保。
“巴菲特也投了很多再保企业,再保险是蓝海概念,”汪群斌说,“源于中国内地的只有一家,设于大中华区的也不多,机会大做的人少,别人还没有去做或不能做,(因为)再保必须是全球化和专业化的团队。”
鼎睿再保险认为亚洲区整体保险渗透率一直偏低,2012年经历的自然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中,只有少于22%为受保,远低于欧美同期的50%和60%。
目前中国只有一家再保险集团公司,即由财政部和汇金发起设立的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他参与市场的主要是外资,包括瑞士再保险和慕尼黑再保险公司。
实际上,鼎睿再保险便是由瑞士再保险大中华区原董事总经理韩润南,和同样具有超过二十年再保险经验的罗克勤(Eckart Roth)创办。两年前他们与复星接触获得其投资成为最大股东,随后再引入IFC作为第二股东。在董事会层面上,复星共占五席体现控股大股东地位,IFC和韩润南分占两席。
对于选择香港作为总部,汪群斌称,对再保险业务的并购以及投资再保险资产来说,香港都是好的平台。据悉,鼎睿已将多家再保险企业纳入收购目标,收购前提是必须为已盈利的再保险企业。他还称,复星看好一些互联网方向的被低估的中概股,将建议鼎睿投入资金。
尽管保险布局初定,复星对保险业的投资何时能获得收成仍是未知之数,尤其是内地银保渠道竞争激烈,复星并无优势。值得一提的是,郭广昌去年10月底已成为民生银行董事,双方更多合作或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