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传离职多次的于刚最终还是离开了1号店,与他一起走的还有联合创始人刘峻岭。
7月16日,1号店给《国际金融报》记者发来的声明中确认了上述消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和以往不同,发出声明的主角已经成为沃尔玛,而最后“新闻垂询”的联系人也变为沃尔玛中国的公关总监。这意味着沃尔玛全盘接手1号店。
而现在,于刚为何会选择放弃1号店?
分析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还是创始人对融资把控不周全,最终做了别人的棋子,无法掌控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的命运。当创始人与投资方矛盾激化时,创始人离开是必然。
于刘情意浓
在戴尔工作期间,于刚结识了一位创业伙伴,收获了一段创业友情,这个人就是刘峻岭。在创立1号店时,两人就奔着做百年老店的决心来做企业一位资深互联网媒体人在和《国际金融报》记者聊天时用“另类”来形容于刚。他说,于刚有着严苛的理工男求学背景以及高大上的职业道路,这些经历让他和身边的刘强东(京东商城创始人)、李国庆(当当网创始人)都区别开来,身上既没有戾气,也没有匪气,人前人后,都是个安静的中年男子。
翻看于刚的履历,确实颇具理工男特色。他是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学士,康乃尔大学物理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决策科学博士。曾在美国做了15年教授,主要教管理科学,所以他的行事风格多少有些“教授味”。
在1号店之前,于刚也创过业,在家里的地下室研究出一套航空软件,第一套就卖出了100万美元,后来卖到一套上千万美元。同时,他还在亚马逊总部待过一年,负责供应链管理。2006年,于刚被戴尔挖去做全球供应链副总裁。
与其他电商高管不同,于刚非常低调。即便是混迹电商圈多年的媒体人,也鲜少能够在发布会或者论坛上见到于刚的真身。
“即便是有几次看到论坛的参与方中有于刚的名字,但回想起当时的采访,总是淡得没有痕迹。”上述资深媒体人表示,尽管一直是中国的TOP10,但他给人的印象总是淡进淡出,没有给人留下什么深刻的记忆。
而作为1号店的另一位创始人刘峻岭,更是极少在公众面前出现。资料显示,创业之前,刘峻岭是戴尔中国区总裁,负责中国区销售。于刚是戴尔全球采购副总裁,负责亚太区180亿美元采购。众所周知,由于做采购都是别人求着自己,而销售总是得求着别人。所以,刘峻岭就经常请于刚吃饭。一去二来,两人就熟悉了。
于刚在分享创业经验时总会提到,“戴尔是我们两个人认识的媒人,把我介绍给他,我们一起创业。”
按照之前刘峻岭接受采访时的说法,其实最初的创业想法就是他提出来的。当时刘峻岭有了创业的想法,但是感觉自己能力不够,就想找个人一起做,于是首先想到了于刚,便把他约出来吃饭,没想到两人一拍即合。
媒体经常用“在一间小屋子里孵化”来形容1号店的诞生。因为,当时于刚、刘峻岭二人在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构思1号店的最初雏形。
于刚说,当时只要有一点点小小的成功、小小的业务增长,两人都会庆贺,而庆贺的方式就是经常到刘峻岭家喝酒。
“因为他是澳大利亚移民,经常从澳大利亚带酒回来,但是我的酒量比他大很多,他经常尝几口,剩余的酒都被我喝掉。”描述起当时的创业过程时,即便是安静的中年男子,语气中也透露着激情。
而因为考虑到双方都是很强势的人,两人为了更好地协同,每两个星期的周五早上9点就会把门一关进行交流沟通。
“不准任何人打扰,半个小时,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时候,就可以全摊开来,过去两周,你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哪些决策我们做的对,哪些决策做的是错的。”于刚很庆幸有刘峻岭这样的合伙人。
渐失控制权
由于外资进入国内电商的政策限制,沃尔玛自己的电商业务在扩展上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沃尔玛亟需1号店这样的平台来承载自己进军中国电商市场的野心在互联网时代,7年已经是足够发生巨变的时间了。这7年间,阿里巴巴成长为电商界的巨人,当当网、京东也先后赴美上市,就连后来的唯品会、聚美优品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相比之下,1号店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直到如今,创始团队“土崩瓦解”,甚至连两位最初的创始人也离开了。
于刚和刘峻岭离开1号店让电商界受到震动。“主要原因还是对融资把控不周全,最终做了别人的棋子。”易观国际分析师王小星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失去了公司的控制权,只拥有运营权的话,很难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运营公司,即使是创始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