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网络安全现状触目惊心。近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对外公布了《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报告显示,近一年来,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原因,导致网民总体损失约805亿元,六成以上网民个人信息曾被泄露。
现代社会,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技术惠及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随之而来的,还有泛滥的通信诈骗、网络钓鱼、网络木马等安全隐患。尽管有关网络安全的宣传铺天盖地,但网络侵权事故仍层出不穷。网络安全问题犹如深不见底的黑洞,正一点点吞噬着网民的利益和隐私,同时也考验着法律的护航能力、技术的保障水平以及民众的隐患意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面积的信息泄露、屡禁不止的垃圾信息以及防不胜防的诈骗事件。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则显示,63.4%的网民通话记录、网上购物记录、网站浏览痕迹、IP地址等网上活动信息遭泄露;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曾被泄露,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等;约七成网民网上活动信息和个人身份信息均被泄露。报告数据显示,近一年来中国网民因信息泄露、诈骗信息等总体损失约805亿元,人均124元;其中,约4500万网民遭受的经济损失超过1000元。
从涉及范围以及损失金额方面来看,网络安全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地步。实际上,近年来,网络安全问题肆虐,俨然已经成为一种“常态”。360公司总裁齐向东在2015年互联网大会上直言,“2011年到2014年,国内互联网公开的安全事故已经造成了累计11.3亿用户的信息泄露。95%的网站能够被黑,40%网站存在后门,70%网站存在漏洞。”
从形式上来看,各种网络侵权、网络诈骗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如冒充老板主管骗财,自称社保中心诈骗,QQ链接植入病毒,伪装银行号码诱人上当,发布促销红包钓鱼,星座算命链接暗藏木马等等,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骗子们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将好好的一张互联网撕扯得漏洞百出。认证联盟实名网站认证(http://rz.zw.cn)认为,随着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繁荣,如果不尽快从根本上解决其中的问题,电子商务产业将会失去更多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