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互联网基础服务提供商
当前位置: 中万首页 > 新闻动态

为什么很多技术合伙人参与创业时会先谈钱?

作者:中万网络 文章来源:中万网络 更新时间:2013-10-24

 

一、 为什么创业项目不适合采用外包方式?

我们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讨论回复:“如果你只是想找一个人快点把东西做出来,这个人只需要按照你给的需求做实现的话,那么,你不需要一个合伙人,你需要的是一个开发和一个设计,最好只谈钱。如果你对产品有信心的话,采用外包做原型其实是个更好的方式。”

但我认为:给钱≠外包

首先,外包的模式是根据你的确定性需求来进行开发。而对于所有的创业项目来说,其产品是不定型的,是需要不断探讨中开发出来的。外包公司是需要你把所有的文档全部准备好,所有的素材都做好,他们只负责编码,不负责理解你的业务。而那些以外包心态接活的人员会要求你把功能定义好,把界面切好好,把图片做好。一旦开发完成,任何的调整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都会变成下一个版本的需求。

其次,外包的费用不是创业项目能够承受的。外包的价格计算方式一般是雇佣的开发人员薪资的1.5到2倍,甚至更高。所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外包心态也很简单。如果他要的费用与他的薪资接近或者更高,那就是外包;而如果他可以接受远低于其现在薪资的水平。你还能说他是在做外包吗?

就像这位朋友说的:“这有个均衡点,要看要的是什么价。同时要理解技术合伙人的职业巅峰期较短,以及类似计件薪酬工作特性带来的机会成本。还有,完全能用外包代替的技术合伙人也是没有战略价值的。当然,不可替代的且具战略观和赌性的技术合伙人是完美的。”

二、技术合伙人的创业激情来自哪里?

“创业需要激情”,还有朋友用这句话来审视技术合伙人。他们的概念是:创业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只有激情能让我们坚持下来,解决这些挫折和困难。

但事实上是,技术问题不是用激情解决的。技术问题都是逻辑性问题,和技术人员的水平相关,只要知道方法,就能解决。如果技术人员的水平不够,再有激情,也是无济于事。

对于大部分创业项目来说,最需要解决的挫折和困难是产品定位,运营、推广和收入。这些地方才需要不断地尝试、调整,所以需要用激情来坚持,来等到找到答案的那一刻。但对于技术问题,基本上确定了需求,只是需要用足够的时间来实现罢了。或者等待遇到的性能的瓶颈,再找相应的解决方案(事实上,之前困扰互联网公司的性能瓶颈问题由于云计算的普及和很多经验的分享变得不难么困难了)。

那技术人员不需要创业激情吗?当然需要有。但技术人员的激情往往不是一开始通过设想有的,其实是逐渐培养起来的。当用户在增长的时候,当获得用户的反馈时,技术人员就会越来越有激情。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功带来的价值,这个这个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激情。

再次强调:技术人员是逻辑性的思维模式,他们很难通过大脑中想象一个成功的场景来燃起激情(除非是他们的项目),而是通过产品上线之后,不断地获得正向的反馈来调动激情的。

三、创业中技术合伙人的分工和定位到底是什么?

当天,一位朋友给我打来电话,非常激动的语气,说这篇文章说到心坎上了。并且提到他感受到的一个问题:对于技术合伙人自己认为的定位和别人给这个角色的定位,差异很大。

一般的创始人都会想:“我只要把想法和规划设想出来,剩下的都是技术合伙人的事情了。”但技术人员一般不会这么认为,他们更倾向于有人把产品原型做出来,自己去做技术实现那部分的事情。甚至大公司的技术人员已经习惯设计人员把全部页面都切好,自己再开始写逻辑代码。

我也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认为“技术合伙人对业务的把握和用户体验的设计感觉差的很远”。看到这样的评论,我也觉得苦笑不得。

现状就是,中国并没有诞生成熟的产品经理人群,更不要说产品合伙人了。在产品没有很好的定义状态下,这个合作会出很大的问题。尤其是结合传统行业的互联网项目,往往创始人根本不懂互联网产品。要让他直接对接技术合伙人,中间其实有很大的一个壕沟。

解决方案有几种:要么创始人能做出产品原型;要么技术合伙人有很强的沟通和理解能力,能够自己做产品设计;要么需要一个中间的协调人:产品合伙人。

我更倾向于第一种,也就是创始人有做出产品原型的能力。如果没有,需要学习,现在可以利用的工具很多,你可以完全不用懂技术,就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出产品原型。但是,随着项目的进展,技术合伙人需要逐步的理解业务,并能够从技术层面逐步转向产品角色。这样,更能拓展了自己的职业发展。

互联网产品是需要从业务和技术两个层面来定义产品的,我们既不能把这个责任完全推给技术合伙人,也必须承认从技术角度看待产品的重要性。

最近一直在看“罗辑思维”,思维和知识的碰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微博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朋友开始理解技术人员,并进行一些调整。让拥有不同优势和资源,思考模式不用的创业合伙人相互理解是值得的。

以后,我还会继续探讨一些技术人员主导创业的一些优势和劣势,希望感兴趣的朋友继续关注,也欢迎大家到缘创派(ycpai.com)上找互联网创业的合伙人。

 

0pt;c ?tf@Y ??Y mes New Roman'; " >

 

    在这一点上业内看法不一,高自光认为强关系链可以让那些看似无聊的内容因为来自熟人而变得有趣,对短视频应用而言,社交属性起码占到了50%。这一点正击中了新浪的软肋,不过目前来看,腾讯并未将最强的关系链微信导入到微视中。

    陈华认为,如果依赖于强关系链做熟人之间的分享,微信来做更合适,许朝军也担忧低频次的内容难以支撑一个独立的社区APP。不过微视的一名产品经理表示,短视频拍摄的功能其实很复杂,融入微信难度太大,高自光透露,微视发布还不到一个月,关注200人的用户平均每5分钟就可以收到一条新内容,视频的创作门槛反而解决了微博信息过载的问题。

    江宏认为如果比媒体实力,以新浪的玩儿法,在微博活跃度下降的情况下秒拍没有办法从新浪微博那占到太多便宜,加之缺乏有效的社交关系支撑,新浪略逊一筹。

    目前来看如果走媒体路线,即内容导向的模式,腾讯在微视中导入的QQ关系链并不能发挥太大作用,双方的竞争将回归媒体之争,在这个层面上,腾讯占不到便宜,而长远来看,腾讯的社交能力或将逐渐发挥作用。

    小创业者:会不会被巨头玩儿死?

    不管是导入关系链还是灌入明星资源,大公司的玩法都不是创业团队可以轻易Copy的,面对两大巨头,先行一步的创业者们多少有些紧张。

    “说不紧张肯定是骗人的。”江宏说,“但是腾讯做微视,也不是整个公司在做,也是一个小团队,人还未必有我们多,现在该导入的资源也导进去了,也没见快速崛起。”

    陈华觉得,移动互联网最终拼的是产品,有资源未必能赢。而许朝军则认为在此之前巨头们已经给了创业者足够长的时间,但是目前并没有看到一款足够成功的产品,现在巨头来了,在用户和流量上独立的APP将很快被超过,创业者机会越来越小。

    高自光认为,创业者最大的敌人不是巨头,而是时间,短视频类产品还会有一个很长的培育期,创业者能不能熬得起是一个问题,同时目前创作的门槛无法逾越,带宽服务器成本不断升高的问题也会给创业者带来压力。高自光建议,创业者可以走垂直社区路线实现差异化,比如拍宠物、拍婴儿的短视频社区。

    事实上除了巨头,短视频的创业者还要面对用户认知等问题,视频服务提供商石山视频创始人徐平岩表示,目前的6-8秒的短视频标清的大小可以压缩到500KB左右,流畅的可以压缩到250KB左右,和一张微博大图或GIF图一样大,“然而在大多数用户心里,视频仍然与费流量划等号。”江宏说,“用户需要一个教育的过程,从这一点来讲我们也欢迎巨头加入进来一起教育市场。”

    目前国内看来短视频并未出现成功案例,无论是巨头还是创业者,在产品的形态和运营的方向上都在摸索,现阶段还没有到你死我活的阶段,而是通过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完成教育用户和培育市场的过程,在蛋糕成型之后,真正的角逐才会开始。

相关推荐

开启您的互联网之旅立即注册有问必答

京ICP备0907089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46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工信部域名注册服务批准文号:京信信管发〔2019〕95号

Copyright©2007-2025 北京中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可信网站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