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企业,域名注册越早越好,一旦被抢注,便要承受天价的收购费用。
今年5月,上市公司多伦股份宣布改名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遭到证监会调查和市场吐槽。更让市场惊诧的是,该公司曾在公告中称其www.P2P.com的网站域名“预计商业估值为10亿元”,后因上交所问询而删除这一句话。而不久前,互联网公司奇虎360也任性地花费17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6亿元),将顶级域名360.com收入囊中,成为全球公布成交价格最高的域名收购。
在互联网时代,优质域名被高价收购的案例并不少见,但更多的是成千上万的域名沉睡在“米农”(域名投资者)的手中,以每年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手续费保留着,等待被有心人发掘。域名投资究竟能否以小博大、一夜暴富?在域名投资已经如火如荼的今天,新“米农”还能分一杯羹吗?
上市公司打“域名”牌转型还是炒作?
今年5月,上市公司多伦股份发布公告称将更名为“匹凸匹”,即P2P的音译版。并启用商业估值约为10亿元的www.P2P.com域名,引市场热议。www.P2P.com域名是否价值10亿元尚无法准确推断,但更名、启用新域名等一系列动作却扎扎实实地收获了5个涨停板。
更名公告发布一个月后,羊城晚报记者登录该网站发现,目前网站并没有关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实质内容,却打上了“这是一个价值1亿美元的域名”、“岂止于亿,因你精彩”的宣传用语。多伦股份的互联网金融转型或许还在路上,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天价域名已经为上市公司带来了可观的财富效应。
域名是互联网唯一的门牌号,简短易懂的域名价值优势更加明显,能让网站更易访问,从而凸显网站的品牌价值。而近年来,域名的收购多次成为热点,也成为上市互联网公司提振股价的一种手段。无独有偶,奇虎收购360.com的第二天,其股价飙升,市值增长了1亿美金,与多伦股份借助www.P2P.com自我包装有同样的财富效应。
近年来域名收购价格屡创新高,除了创纪录的360.com外,去年小米用新域名Mi.com替换原域名xiaomi.com,据传收购价高达2000万元人民币。而京东目前使用的域名JD.com、目前跳转至万达集团董事长之子王思聪新浪微博的域名wanda.com的市场估价均高达上千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