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中一个域名别犹豫,第一年咬咬牙就能买,你不买、第二年勒勒裤腰带能买你还在犹豫,第三年你想买,就白干了两年活。牵挂的错过的原本是属于你的。只是三年之前你太犹豫了。不犹豫是大佬做事的风格。
事件一:最近张总要做项目,对域名有研究的刚刚入职的大熊同学,大熊为了节约成本推荐张老板买双拼cn,域名。问价下来5万元。张老板心更大叫朋友余总打听,问到双拼com的域名持有人杨某,被告知120万才考虑卖。最后随着人员到位,过了半个月,张总决定买双拼cn域名,叫大熊去买,谁知道大熊去问价域名被人买走,对方表示18万以下不考虑谈。
张总有错吗?问题在哪里?请大家分析
事件二:昨日的微信域名weixin.com被收购一事余响未绝,在微信推出4年后,腾讯终于收购了这个域名,据传价格可达3000万。终端迟收域名要和之前相比多付出多少?
在4年前,域名weixin.com的持有者曾坚持300万才肯出售该域名,之后该域名又经过了不断的叫价和加价。到了被腾讯收购时,价格已是今非昔比。在2013年时,马化腾还发出“域名消失论”,言论一出便有网友认为是此举有压价嫌疑,现在看来,该言论更像是自打嘴巴。当然,因为域名交了“学费”的终端,腾讯也是有“伴”的。年初的360.com一事,就是一个很好的示例。在奇虎360收购域名360.com之前,域名360.com是沃达丰公司2010年时拿下的,期间360虽多次交涉,域名始终是收购无果。
后来,域名360.com收购价格被传有1亿元。奇虎360公司成立于2005年,却在2015年才终于收回了品牌域名,这整整10年流失的流量可想而知。对于迟收域名,相信凡客亦是一个极具发言权的代表。凡客在域名上“犟”了7年之久,对其品牌域名vancl.com疼爱有加,却忽视了拼音域名fanke.com,迟迟不肯收购。直至域名严重影响电商发展,才重金收回域名fanke.com并启用。付出的不仅仅是收购域名的钱这么简单,还有因为域名造成的流量流失和客户的流失。总之一句,在当前的互联网下,域名于终端而言还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终端的品牌推广、网站流量、用户等等。及早保护好品牌的域名是需要引起终端注意的,既然已有这么多的前车之鉴,为何仍有终端执迷不悟?